
(一) 考生背景概述 / 報考動機
我從碩士就讀期間,就選擇和貪污相關的論文題目,畢業後因為對公共服務與政風業務抱有濃厚興趣,故選擇投入高普考的法律廉政類科。最初全職準備了一年多,但因家境限制無法繼續支撐我全職準備考試。
落榜後,我選擇報考司法特考五等錄事,在高考放榜後的兩個月全力衝刺,有幸考取並進入全台第一大院服務。這份工作不僅提供我穩定收入,也讓我得以購買思法人全套函授,持續準備高考。
經歷兩年半的半工半讀的努力,最終順利考取高考三級法律廉政,完成了自己一直以來的目標。
(二) 如何得知思法人
當時因為關注到紀綱老師、梅高文老師、何昀峯老師的課程,加上看到許多學長姐的心得分享,以及完整的函授教材介紹,覺得師資群扎實且價格合理,因此選擇購買思法人全套函授課程。實際學習後,我發現老師們的授課方式非常適合在職考生,不論是影音內容、板書或教材安排,都能在有限時間內有效率地吸收。
(三) 授課老師教學特色與學習收穫
在我最弱的刑法與刑事訴訟法部分,紀綱老師的課程幫助最大。他細節清楚、解說易懂,並且強調「思考邏輯」而非死背法條,讓我在答題時能靈活套用,而不是陷入題海戰術,並且不再是我的致命傷科目。
行政學部分,我非常推薦梅高文老師。他以白話解說學理,並將理論與實務生活結合,讓我對行政學產生濃厚興趣。最後行政學更成為我的最高分,證明老師的教學方式對於初學者建立興趣與基礎特別有幫助。
公務員法部分,何昀峯老師風趣的教學,加上他分享的實務經驗,使這門與公務員息息相關的法科變得引人入勝。我仍記得剛錄取錄事時,參加一場高普考的成績健檢,老師不僅耐心給我建議,也鼓勵我邊上班邊讀書真的很辛苦,要繼續加油。這份鼓勵讓我印象深刻。
(四) 讀書筆記心法與重點章節
第一年,我的筆記偏向零散,常以問答句方式紀錄,導致內容無法系統化。直到第二年,我向一位高考榜首借筆記參考,才驚覺自己的方法需要改善。於是我改以章節為主體進行整理:
法律科目:每個章節都歸納學說,並盡量整理出至少三種學說立場。
行政學:以電腦製作心智圖,架構化掌握體系;針對可能成為申論題的章節,則手寫筆記,將重點濃縮成一段完整文字。
這樣的方式讓我在考場上遇到爭點時,不會慌亂,因為腦中已有「體系」可以直接取用。
(五) 生心理調適
第三年,我意識到自己過度緊繃,幾乎沒有社交,也不敢休息,導致精神壓力過大。後來我決定放下「考上才出國」的想法,和家人朋友出國旅遊。回來後反而煥然一新,更有動力繼續準備。這讓我體會到「一張一弛」的重要,就像行政學中的「反熵作用」,唯有保持活力,才能長久作戰。
我建議和我一樣邊上班邊準備的考生,不必害怕休息。累了就放空、去運動、或做睡前冥想,等恢復精神再回到書桌即可。只要目標清楚,習慣建立後,讀書就會自然而然融入生活。
(六) 其他建議
時間分配:上班族考生要接受進度會慢一些,但重點是「持續」。每天哪怕兩小時,也要維持穩定輸入。我也不建議一天讀超過兩科,下班後時間有限,如果同時準備兩科,常常還沒讀懂就要被迫換下一科。所以我通常是兩天一科。
筆記方法:避免零碎,盡量體系化。對照學說與實務見解,考試時更容易組織答案。
心理建設:不要和全職考生比較,找到自己的節奏最重要。
善用資源:有機會向榜首或前輩借筆記,能快速看出差距並調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