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ICAL LIST

「只要自己還沒有認輸,那麼一切就還沒結束。」-113高考人事行政 張同學考取心得

(一)考生背景:

  私立大學碩士畢業,一開始並沒有直接考公職的打算,退伍後有到學術單位工作了幾年,期間也有做了一些私人企業的工作,由於長期而言較無保障及退休隱患,決定轉換跑道,改任公職。

 

  由於非第一年考取,因此全職跟兼職考生都當過,每年不一定。所以兩種考生的經驗和心得都算親身體會過。全職或兼職備考沒有哪一種是絕對較好,依本身狀況做適合自己的選擇,就我個人而言,今年考上的這次,因為備考上有經濟壓力,因此是以兼職考生的身分考上的。

對兼職考生而言,幸好有思法人提供函授的選擇,幫助我省下上課之外,額外不必要的通勤時間,尤其何昀峯老師的人事雙科課程,讓我可以在下筆時更加靈活思考不同作答方式的可能性。

 

(二)準備方式:

 

  <國文>

  選擇:

這幾次考下來,觀察到出題思維轉變,大約111年後,明顯都以白話文閱讀理解為主,幾乎不再考傳統形音義及錯別字測驗,好處是不用特別去死背花時間準備冷僻字形音義那些,壞處就是各憑本事,看個人平時累積的理解能力。

  作文:

公文取消後,改成作文80%,有時候會考一短一長文,有時候是單篇長文。如果是單篇長文,至少四段依照起承轉合,舉例上儘量以具體例子為主(能帶到個人經驗更好),並兼顧正反例子,篇幅儘量不要少於五面(我今年寫五面多幾行),由於題目是未知的,不一定每個題目看到的當下都會有靈感,做好明確架構,可以確保在沒靈感下,也不會完全沒東西可寫。

 

  <法緒>

  這科目前可考的範圍太廣,各種法都可以挖其中的法條來考,建議除了第一年準備的考生,必須先守備好法學概論範圍及憲法的基本功外;非第一年準備的考生就不要投入太多時間在這科了,考前一兩個月再看常考法規考古題重點整理就好(民刑法、著作權法、消保法之類的)

 

  <英文>

  範圍太大,投報率太低了,底子不錯的人可以先鞏固文法概念,從克漏字跟閱讀測驗搶基本分,否則就先時間投資再其他更重要的科目,大膽放掉準備英文的時間,考場上直接拼人品。

 

  <行政學>

  行政學是一門大雜燴的科目,但人事行政的考生有個好處是,可以真接拿考銓那邊一魚二吃,直接少準備一個單元。其他部分,梅高文老師的口訣可幫助記憶,高維奇老師會提供申論作答的思考技巧。

 

  <行政法>

  行政法第一年及第二年有完整上過不同老師的課,對行政法有完整架構的了解及申論三段式寫法基本功訓練後,到上榜這年,大致都是刷阿摩考古題及follow修法,申論只有其他考試(警特、原特之類)新題目出來做擬答架構思考。

 

  <公共人力資管理及現行考銓制度>

  公共人資這是一個新的考科,但其實非第一年備考的考生,念過考銓就知道,其實很多概念在考銓時就念過了,只是現在把那部分獨立拉出來考而已。公共人資跟考銓可說一體兩面,相輔相成的關係,準備時建議也可以同時一起準備,何昀峯老師在課程上也這麼建議。

  何昀峯老師的教學方式,一向不走傳統死記教法路線,而是鼓勵理解思考,用自己的話寫出對這兩科的理解,上他的課覺得獲益良多。

  個人看法認為,公共人資成為獨立考科後,考銓是比較偏向現行制度上人事法規層面,公共人資比較像制度運行背後的學理邏輯概念,作答上,考銓對於法規架構要較明確及熟悉,公共人資在會有更大空間可自由書寫,只要解釋得通都可以大膽下筆,不用拘泥在死背的框架裡。

(三)結語:

  考了五次今年才有幸上榜的我,相當明白放榜後一翻兩瞪眼的心情,也親身體驗過明年再來的滋味,尤其每次分差都是在準上榜圈內,過程相當煎熬及挫敗。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沒有說今天我上榜了,我的方法就一定是唯一準則,因此,與其說談讀書方法,我更想分享的是備考前的心情調適。

  在具備一定實力的前提下(分差2、3分內),國考剩下很大比例是考運成分,落榜當下,準備一年卻落空自然是沮喪,雖然結果是白費了沒錯,但累積的戰力並不會因此白費歸零,可以負面情緒,但經歷了負面情緒要將不甘轉為下次動力,覺得煎熬時就不會輕言放棄。

  準備國考中,或許周遭的人可以提供經濟支援或陪伴鼓勵等幫助,但精神面只有自己可以幫助自己,只有自己沒有被負面情緒擊垮了,親朋好友才有可能從其他各方面拉自己一把。

  「只要自己還沒有認輸,那麼一切就還沒結束。」扛過一切苦難,水到渠成的日子終會到來,考運是留給持續不懈,隨時準備好實力的人!

選擇可用的優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