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E9%82%B1_%E6%88%90%E7%B8%BE%E5%96%AE_%E5%B7%B2%E7%A2%BC.jpg)
(一)考生背景:
我在國營事業中服務,因為想要情緒勞動不那麼大的工作而報考嘉南水利會。因為工作之餘時間不多,最初也嘗試自己刷考古題的方式,希望短時間考上。 第一次考試的時候灌排計算不及格,農概跟灌排的選擇題部分印象不夠牢固。有的基礎題卻把握的不好。
第二次考試,我曾參加讀書群組,先前也有好心的學長姐幫我改過申論(菁學姐、濋學姐、巧克)跟解答我計算的部分(邱學長、柏瑋、政宏等)。 到中期其實靠先前買跟繼承前人的函授資料跟舊課本準備的不差。 但到考前四個月覺得很難定下心來。為了避免因為壓力大,考試計劃停頓。最終報名了同學有推薦的思法人。
(二)讀書心得:
從嘉義坐高鐵轉到高雄美麗島站上實體課程,有老師當場上課跟課後發文,心情上慢慢穩定下來。由於申論部分已經準備的差不多,剩下課本的細節內容(農概這科)不夠穩固。
廖左手老師最後階段給我的建議是多落筆。所以我把補習班講義的題目選擇都做過並確實訂正。也把舊參考書(陳茂竹老師)再度多做做錯的。 也自行優化了好友給我的高普考題目的重要考點,組織化後寫出自己的樹狀圖。
然後就是把已經寫過集結的申論題答題筆記,選擇關鍵字,試著簡答練習。
務求把左手老師說的:多落筆。 確實落實到最後。灌排部分,我覺得蘇靖老師跟李涵老師(灌溉概論+法規)已經編撰的非常好。
其實就是聽不懂的多聽,反覆的複習跟落筆。慢慢讓記憶可以穩固下來就可以了。 至於法緒部分,大概就是經濟部職員考試跟考科有法律常識一名等級的考試。 廣而淺。 抓緊原本的舊書複習一下,公文考前寫個8-10篇也就差不多。
(三)總結:
讀書是一個錯中學的過程,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必須自己發掘。
最重要的不外乎是感覺到瓶頸時,趕緊虛心求教。提早發現問題,提早出發。由於幾乎是整本書都可能會考的情況。所以前期函授聽個2-3次,配合自己步調去聽熟聽通是必要的。
人的記憶力也有限,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以考試最終要呈現的方式來準備是相對節省時間的。知心對考試有幫助的朋友少量就可以。除了互相支持外,也可以在幫助對方處理困難點時,自己因而獲益。 感謝幫助過我的所有人,也感謝自己堅持下來,才能有人生的其他選項。
克服自己遇到的種種難題是我覺得在備考旅程中最值得紀念的事。克服了沒有整段時間讀書,所以善用零碎時間聽函授與做記憶卡跟題目。發現自己上班完,腦力體力都不夠,回家快速洗完澡,提早晚餐,小睡半小時後再讀。 或者忙完打理日常必須後,乾脆先去睡覺。早上五點起來讀書。
如果對農概成績不是那麼肯定時,也可以報考普考、特考的農業行政考試,去練筆農概、法緒,甚至公文考試寫作的速度。把平時可以準備的東西,預先準備起來。就不用擔心考試提前、延後,任何的突發狀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