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錄取成績單~有圖有真相
之前兩年的落榜成績單如下
二、背景與動機
對我來說今年是個特別的十月,除了是我人生開啟的生日,另外一個是讓我的人生重生的上榜日。
我並非法律本科系出身,高中讀的高職、大學讀的文創科系,畢業後曾經因為茫然準備過普考,想當然失敗的一蹋糊塗,後來在不同公司來來去去,也考過國營或是郵局,但三心二意的結果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好成績,而最後我準備司法特考錄事類科,則是因為家妹成功上榜的刺激,讓我終於下定決心奮力一搏。
第一、二年我是加入了相關的學習社群,加上自己在網上搜尋的心得經驗,打算自學準備,但是從未接觸過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幾乎是死記硬背去考試,無法融會貫通的結果就是連帶著法學大意也差強人意,從成績單可見這兩個專業科目的成績都只落在70分左右,距離上榜遙遙無期。這段過程中我曾是兼職考生也轉換過全職考生,痛定思痛後意識到司特五等並不是如想像中簡單,資質平平的我終於開始尋覓良師,在多方考量以及試聽課程後,我選擇了思法人幫助我在國考的路上披荊斬棘達到目標。
三、各科準備心得
我購買的是《113正課班》,主要是因為我認為投資在專業科目對於上榜是更有CP值的,加上後來又選擇重返職場,思法人的課程不但可以雲端上課,可以選擇適合的時間隨時看課,還不侷限只能用電腦,讓我有時出門也能隨時拿出IPAD聽課,更沒有次數限制的侷限!
-
個人推薦必買:
阿摩VIP會員。(個人強力推薦,利用阿摩的會員可以無限刷題,不管是做歷屆試題或是循序漸進,都十分有效率又環保)
-
國文:
完全是吃老本,但是最近幾年幾乎沒有文言文,尤其113年的考試全篇都是白話文,我認為是有好有壞,通靈的題目變多了相對來說的準備方式就更麻煩一些,個人的建議是可以閒暇之餘看點國高中的閱讀散文或是短文選集(要有專業解析的),可以逐漸提升自己對白話文的話中意的理解。
-
公民與英文:
這科對我來說是大魔王,我聽過課也買過很多推薦書籍自學,但是一遇到公民的經濟題幾乎就只能盲猜……另外在學習的社群中有認識非常好的前輩,不但大方的提供他的電子筆記給我,還在各方面都給了很多建議,後來在刷題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問題也會把題目另外存起來,後來考試前基本上就是刷自己做好的筆記迅速複習。英文的部分也是暴死,我只有單純去背單字,網路上有很多不錯的APP,可以當成休息時的消遣。
-
訴訟法大意:
這科已經不相以前比較單純考法條,因為我都做十年的考古,這種落差感特別大,尤其近年的考題越來越靈活,有些題目甚至是用案例轉化,如果沒有清晰的了解法條,十分容易就被誤導選錯。我選擇了紀綱與梓潼老師幫助我更有體系的理解,兩位老師的上課風格不同,我個人更喜歡紀綱老師親切又活潑的教學模式,由淺入深可以把每一條法條背後的故事記在心中,過去只是死背的條文,現在都可以明白為什麼會創立這樣的法條,看到題目時也能靈活變通。梓潼老師的教學嚴謹,是穩紮穩打的風格,從體系制度上一塊塊的解析給學員聽,民事訴訟法是個很活的科目,因為跟生活息息相關,還好老師的實務經驗很多,讓我能逐漸在腦中有清晰的架構。
-
法學大意:
這科簡直是地獄科目,無邊無際的題海讓我刷了十年題目都還覺得看不到頭,後來也是跟著李晨老師的課程循序漸進,李晨老師從最基礎幫我打地基,一步一步紮實的釐清過去做題目時不理解的誤區,再搭配刷題以及上課時的筆記,成效尤為可見。
四、讀書計畫
我的讀書計畫——沒有計畫!
其實應該說我沒有非常嚴格的計畫,做過兼職也做過全職考生,但後來發現也許全職不大適合我,坐吃山空的心慌感也會讓我變相的焦慮,於是後來我找了穩定的辦公室工作,每天下班回家吃個飯就會去刷題目或是看課。因為我不是那種能按表操課的人,所以我的讀書時間其實不大穩定,建議每個人都能依照自己的習慣與精神好的時間安排,以下只是提供參考~
-
平日:
下班後看剩下多少時間以及精神狀況,如果精神好我就會在吃飯洗澡後看一堂課(我習慣每天換一門科目比較不會精神疲勞,也能平均發展),看完課後盡量讓自己去阿摩刷考古題,一開始是循序漸進,後來我改成每天盡量讓自己每科都能刷一年的歷屆;但是精神不好的時候一天能夠有刷1-2張歷屆試題就已經很好了,不要太勉強自己。
-
假日:
早上我會睡到自然醒(大約8-9點)簡單吃個早餐後我就會先看課,因為我發現下午我會超級睏,上半天看課精神好效率也高,然後看完後差不多吃午餐,再休息一下後我就會先做考古題,假日我就會盡量讓自己能做超過8次以上的考古試卷,最多的時候十幾張也有,然後題目做累了就回去看課,假日讓自己盡量能看四堂左右,累了我就會起來喝個水上廁所休息一下。
-
試著交朋友吧:
我會說盡量不要焦慮,雖然你一定會焦慮,如果能有不焦慮的考生除了天選之子我就想不出來有誰了,我自己就是超級焦慮的類型,雖然時常哄著自己多讀一點會越來越好,但是下一秒可能就會開始想哭覺得自己是廢物。
這時候我就要說同行者的重要性了,感謝這次國考的路上我有幸遇到了非常優秀又好心的前輩,不但有送我筆記的大大,還有一位前輩(可以說是我的老師了吧)陪著我走過這幾年,她很認真地幫我看我的讀書安排,甚至還會拉小群組,把一些也有心想準備考試的人湊在一起,因為我是比較被動的類型,所以為了增加動力,每天我在阿摩作完題目不管幾次,我都會將每日的做題次數截圖發到小群裡,讀書會的大家會共同勉勵對方,而且不管我做了多少,大家都會很給面子的鼓勵稱讚。(大概是我的焦慮已經明顯到大家都看得出來了XDDDD)
五、共勉之:
有人說國考是一趟踽踽獨行的旅程,這是事實,畢竟每個人讀了多少都是各自積累的過程,但如果這段過程中能夠遇上良師益友,那麼他們都能化作支持自己走下去的動力,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冷水也會遇到有人勸說放棄,但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分數並沒有差到遙不可及的距離,那麼不妨再堅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