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考生背景:
現正就讀台大法研所一年級,大學畢業於台大,是初次報考司律考試,有幸雙榜。因為雙主修之關係,修課進度非常緊湊,在考研與國考的該年度,才一邊修習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等對於國考而言非常重要之科目。
我想以我的經歷鼓勵各位,不用因爲學的比別人慢就自認差人一等,往好處想是將會對於這些科目有較高的熟悉度,也能緊惕自己在初次學習時就要把相關概念搞懂,自然能有效縮短複習之時間。
綜上,我認爲此篇心得文可能較適用於雙主修、輔系或科法所等時間較緊湊需一邊修課一邊準備大考的同學,希望能提供一些準備的方向。
(二) 準備方法:
1. 考研階段
(1) 考研動機
我認為倘若時間精力允許,非常推薦可以報考研究所,一方面可使自己持續推進讀書進度、另一方面也能作為國考中繼站檢驗自己讀書的成果,就算結果不如預期,也能適時進行修正。
畢竟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才能提高效率,減少自己走錯路之機會。
我認為將長達一年半的備考期切割為考研前與考研後,非常有助於我掌握自己的強弱科與讀書習性,而能更有效、妥適的分配讀書時間,以因應考科極多、強度極強之司律考試。
(2) 讀書方式
考研主要有四個法科需要準備,其中又以須加權的兩個主科比重最為重要。
在這階段主要是遵循「打底-文章-練筆」並重之方式,因爲有參加校內讀書會,每週跟著讀書會進度唸書、練筆,讓我建立起自己習慣的寫題架構並透過持續輸出加強記憶,非常推薦大家在準備考研階段多看文章、多練筆,論述能力自然能大幅提升。
2. 國考階段
(1) 一試前
4-6月對考研未考的科目進行初次打底,主要是以閱讀參考書並輔以補習班教材之方式進行,並在一試前撥兩週左右複習考研準備過之科目。至於一試的準備,7月初先寫一回一試考古題知道自己的落點後,之後大概花三週準備一試。
方法為先將學校沒學過的小科看總複習,再刷考古題(我刷了五年),並詳實進行檢討,對於常考的冷門法條可以整理成表格加深印象,有時間的話可以再搭配補習班的總複習課程,一試的準備基本上這樣就很足夠了。
(2) 一試後
一試後我主要進行各科解題書的閱讀,基本上重要科目的解題書都建議看個2次以上。並在考前一個月有就民法、民訴挑題目進行練筆,也有在考前一週比照國考的時程完整進行模擬考一次,除了作文及選試外都有照著時程練習,可以讓身體事先適應一天大量寫字的疲累感,也能有效降低考試當天的緊張、焦慮程度,非常推薦大家可以進行擬真模考。
3. 讀書方法之建議
(1) 不用要求自己一定要做詳實筆記:以標籤、法典筆記予以取代
不論在考研或國考階段,考量自己不是很擅長做筆記,因而我都沒有做體系性的逐字筆記,一開始也會很焦慮,但一定不要有讀多少書、做多少筆記才能上榜的迷思,重點在有無讀進去。
推薦給跟我一樣不是那麼擅長做體系筆記的人兩個方法:
其一為,可以在書本外側由上到下,區分章節做標籤貼,各章節用不同顏色區分,之後忘了內容就可以很快查找而多次複習,也能省下做筆記的時間,畢竟做筆記最擔心的就是淪為抄書而無法去蕪存菁;
其二為,可以在分科式小六法以便利貼進行相關法條之爭點摘要,在讀書時有看到重要爭點就可做,也隨時搭配查看,在多次翻閱小六法下,一定能對相關法條、爭點之掌握度更高,考前也可以看自己的分科六法快速進行複習。
(2) 寫題架構之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輸出一定比輸入重要,因爲平時讀了很多書,但若無法在考卷呈現,也是徒然。在國考階段其實我很少完整練筆,但我認為可以時常在大腦中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這個爭點會如何鋪排答題架構,一開始建議可以透過模仿解題書之方式,想久了或實際練習久了,必定會找到自己最習慣的答題架構。
(三) 推薦思法人之師資
在準備考試階段,思法人的課程與教材幫助我有效統整資料、快速複習,減少了很多自己需要查找之時間成本,而其中又以以下兩位老師最為推薦:
1. 民法——賴川老師
很喜歡老師講解課程的方式,老師的口條很好、補充的資料也很詳實,特別喜歡老師以「法律經濟學」的角度進行分析,我認爲若以此充當本文見解一定有畫龍點睛的加分效果。另外,老師的財產法爭點地圖也很推薦考研、國考用來速成或做最後的複習,推薦給大家。
2. 憲法——鄭候群老師
老師的課程會提供大家針對不同題型的答題模板,倘若對憲法答題毫無頭緒的學生一定會有很棒的效果,也對最新憲判字做很多補充跟講解,倘若自己沒有時間完整閱讀憲判字,透過閱讀老師的整理必然能有初步了解,也能省下很多自己整理的時間。
(四) 小結
最後,想用一段話送給大家:「我還是相信星星會說話,石頭會開花,穿過夏天的木柵欄和冬天的風雪之後,你終將會抵達。」備考的過程當中固然艱辛,有好多人走在你前面不免會讓人覺得焦慮、看不見盡頭,但要相信一步一腳印,你的努力都一點一滴在累積,在你的時區總會準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