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相信大家看上榜心得主要還是想參考備考的方法和訣竅,因此本篇心得會著重於我個人這一年準備國考期間得出的體悟,以及如果重來一遍或是要給親友建議時我會給的一些重要提醒。
我的排名只能算是中段,本篇心得純粹是我個人準備人事行政的經驗之談,也算是對自己一年備考生活的回顧和交代,希望對同樣報考人事行政的考生朋友能起到一點幫助。
觀前提醒:文章非常長大概有一萬字。還有,這是同時提交給思法人的上榜心得,我認為思法人的師資和服務確實有協助到我上榜,因此我願意寫這麼一篇上榜心得推薦他們。
二、背景概述
中字輩大學中文系畢業,已是中年大叔的年紀。原本從事文字工作,但深感這一行已是注定消亡的夕陽產業,於是在去年年中決定轉行,給自己一年全職備考的時間。由於需要照顧家人不方便出門上課,因此選擇了主打函授的思法人。
前期有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直到去年十二月考完地特才真正全心投入,最後如願以償地高普雙榜(普考是上榜邊緣的增額錄取,人事行政的普考確實比高考還難考)。
老實說,我覺得我是考運很好外加有掌握到方向,真的要論努力程度肯定比不上許多考生。
這一年備考生涯給我的最大體悟是:國考確實很難,但它的難更多時候是在和自己的心魔搏鬥,以及能否領悟到每個科目其實都有它的「考性」,也就是它考試總是會傾向這樣考或這樣出題。只要弄明白了每個科目的考性,你就能至少拿到五成的分數,接著在你擅長的科目上發揮良好,其實就已經能跨過那道門檻了。
三、從自己念到補習班函授
我是去年五月決定報考國考的,一開始覺得時間很充足應該可以試著自己讀,但我在自己念了一星期的行政學後,立刻決定尋求補習班的幫助。
雖然網路上很多人談到國考備考,都說要把專業科目的「聖經」精讀個好幾遍,這樣在考場上才能寫出不同於補習班老師給的模板答案,從而獲得閱卷老師的青睞取得高分云云,但我必須說這就是不切實際的屁話。
大學課本動輒六七百頁起跳,光是整本掃過一遍可能都要兩三天的時間,精讀一遍更是不知要念到猴年馬月。更別說專業科目共有四科,且多數考生都不是相關背景出身,常常一個章節念過去完全不知道課本在說什麼,也不知道什麼才是考試的重點,到最後只是在不斷加深自己的挫折感而已。
我自己雖然買齊了各專業科目的推薦聖經,但實際看過的就只有張潤書《行政學》的前兩章,剩下的基本上是連翻也翻沒翻過。因此就我個人備考的經驗來說,所謂的「聖經」根本是不用讀的,頂多備在書架上,在某些觀念有疑義時拿下來翻翻看大教授們是怎麼說的。
(照片裡的書基本上全都沒看過,奉勸大家真的不要急著買書,不然真的是浪費錢)
相對於自己讀的大海撈針,補習班扮演的就是類似入門引導或懶人包的作用。
我認為考生要有一個最基本的認知:學習永遠是自己的事,補習班只是協助你盡快建立起對專業科目的認知體系,絕對不要妄想上完補習班的課就能神功大成。上補習班的課只是為了盡快擺脫國考小白的狀態,讓自己有能力去自行尋找問題的答案。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上榜考生都會同意,「自己動手找答案」的能力是上榜的關鍵指標之一,因為這意味著你對該專業科目已有相當程度的理解,知道如何在龐雜的資訊洪流中找尋關鍵的訊息,從而逐步鞏固自己的知識體系。
如今的國考申論題靠死背是絕對行不通的,因為沒有人能記得住這麼多龐雜的資料。唯有自己的腦海裡已經有一套邏輯自洽的完整體系,才能在遇到各種變化題時靈活輸出。
而由於在去年縮減考科後,人事行政的專業科目「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和「現行考銓制度」在出題上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幾乎可以將其視為一個總分200分的大科目,因此我認為這兩個科目會是能否上榜的關鍵,所以後來看到何昀峯老師在思法人的教學影片後,覺得何老師的教學思路清晰且上課風格有趣,立刻就決定報名思法人的人事行政正課班。
四、備考歷程
說來汗顏,雖然思法人從去年七月開始就已經陸續上傳函授課程,但我是一直到十二月初考完地方特考,才真正進入全速運轉的狀態(一天看完兩堂甚至三堂函授)。我是直到今年三月底才把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和現行考銓制度全部看完,行政學只上到第13堂就沒再往下看了;行政法則是上到第30堂選擇放棄(容後詳述)。
因此作為過來人的經驗,我會建議大家一開始雖然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但哪怕一天看不完一堂函授也沒關係,一定一定要有進度。函授課動輙兩三個小時起跳,我當時總覺得要一次看完才能完整吸收,結果變相成了偷懶的藉口一拖再拖。
事實上,光是看完一遍函授課本身就是個挑戰,四門專業科目,每門都有40堂左右,就算每堂以最短的2小時計算,加起來也要320個小時才能看完,更別說中間還要按暫停做筆記或倒退重看。我作為全職考生都覺得這個過程很吃力了,遑論是時間更加有限的兼職考生。
所以我會建議大家看函授時:
-
不用執著於一次看完一堂,能看完一個段落是一個段落,有前進才是最重要的
-
只要聽得清楚老師說話,可以開1.25倍速甚至1.5倍速來節省時間
-
上完課馬上複習效果最好,就算沒時間也儘量把講義的重點掃過一遍
這裡順帶補充一句,思法人的函授影片畫質收音都很好(當然畫質是沒有好到高清的程度,但要看清楚黑板上的字是絕對沒問題的),串流播放也非常順暢,快進快退不會有卡頓情形出現。在我收看函授課的過程裡,只遇過兩次主機出問題無法收看,但反映線上客服後都在一小時內修復,這點給大好評。
五、善用同類考試練筆
何昀峯老師在一開始上課時就提醒我們,十二月的地方特考一定要去考,哪怕什麼都不會寫也要去感受一下考試的氣氛。如果可以的話,後面的警察特考、原住民特考或研究所考試也都可以去考一下。
我自己在七月高普考正式上場前,就只考過去年十二月的地方特考,但我也確實認為這次考試的經驗對我的幫助非常巨大。
首先,「感受一下考試的氣氛」絕對不是幹話,高考三級的考試強度和壓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行政學、行政法、現行考銓制度全擠在第二天,等於一天要寫8題申論題,寫好寫滿至少16面。就算平常有在練習申論題,實際上場時難保被壓力逼到失常,因此至少體驗過一次考試的氛圍是很重要的。
其次,等到地方特考的成績出來後你會發現:其實要上榜好像也沒有這麼困難。我自己在近乎裸考的狀態下也考出了個38分,覺得要再提升20分到上榜線的58分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對於備考的士氣有很大的作用。
國考生真的非常需要這樣的正反饋,而實戰的考試會讓你知道你目前究竟在哪個位置:考得不錯那當然就繼續保持目前的節奏;考得很爛也可以幫助你反思目前的讀書方法是否有問題。總之一定要適時地透過實戰考試或其他方法檢視自己目前在哪個位置,一味埋頭苦讀很可能到了上考場才發現大問題。
六、目標分數的設定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來討論一下目標分數的設定問題。我認為先釐清各科目的分數比重和取分難易,對於國考備考有相當大的助益。
既然是考試,分數自然是越高越好,但申論題的存在,注定了全申論科目的分數天生就比較低,也就是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和現行考銓制度這兩科的總體分數,一般來說都會比只有一半申論題的行政學和行政法來得低。
這一點只要看過幾篇上榜心得就不難發現,而且在今年的公共人力資源管理表現得尤為明顯:上榜者的分數普遍在40幾到50幾之間,哪怕是榜眼也只有57分,顯然今年閱卷老師給分給得非常嚴格(我直到放榜後的第五天,才終於看到一個考出70分的神人,所以確實還是有人能拿下高分的)。相對地,上榜者的行政學和行政法普遍在70幾到80幾之間。
換句話說,你一定要記住:有選擇題打底的行政學和行政法,其實是更加容易拿下分數的,只要你這兩科掌握得夠好,就能大幅增加上榜機率;而如果你這兩科連最基本的70分都未能拿下,那你很可能凶多吉少。在考完的現在,我認為行政學行政法才是決定能否上榜的關鍵科目。
我們可以先看到底下這組分數:
共同科目(國文+法學知識與英文):加權換算後至少拿下11分
行政學:75分
行政法:75分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50分
現行考銓制度:50分
大家覺得這樣的分數組合,最後的總成績會是多少?答案是59.75。
11+(75+75+50+50)/4*0.78=59.75
高考近五年人事行政的最低錄取分數約為58分,雖然今年一下子拉高到58.72,但在正常情況下,只要能考到將近60分的總成績明年應該也是篤定上榜
而這樣的目標分數並不算特別苛刻(英文好的考生甚至可以在共同科目再多拿個兩三分),尤其是行政學行政法在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選擇題至少能拿到40分到44分的基本分數,剩下的分配給2題申論題也不算特別困難。因為行政學行政法的申論給分明顯大方不少,只要方向正確有回答到題目要的東西,一題拿個15分並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發揮得好一點甚至18分、21分都有可能。
相對地,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和現行考銓制度的變數就會比較多,就算你覺得自己發揮得很好也可能不受閱卷老師青睞(我自己就是自認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寫得最順手,最後分數出來卻是各科最低,甚至比近乎裸考的地特還要低分),因此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以至少每題拿下12分為目標,盡可能避免個位數分數暴死的情況。
總而言之,雖然我們考的是人事行政,但我自己如果重來一遍的話,可能會把更多時間精力分配給行政學行政法,因為這兩科可以說是投入多少回報多少,在追求上榜的情況下,我們更需要的是這種能穩定拿分的科目。如果能在選擇題拿下46分甚至48分,就意味著你的行政學行政法有機會達到80分,只要你的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和現行考銓制度沒有爛到谷底,幾乎已經是立於不敗之地。
全申論的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和現行考銓制度固然上限更高,在大家分數都不高的情況下,你只要打出爆擊就能大幅拉開差距,但這實在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與其追求虛無縹渺的爆擊,不如追求穩健的輸出,將多出來的資源投注到下限更高的行政學行政法上,換取更高的容錯率,我認為這才是更加有效益的備考方式。
當然,這並不是要你放棄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和現行考銓制度,而是說在時間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分配資源才能有效提升總成績。相較於前兩個科目,行政學和行政法是真的比較容易把分數拉起來的科目(我恨透了行政法,但最後也是硬拉到了該有的75分左右)。
要記住我們現在不是升學考試,考高分排名靠前者固然有更高的填缺優先權,但就算是最後一名進去也是和第一名領一樣的錢,更何況屎缺爽缺這種事情真的完全看造化。
現在回過頭來看,國考確實像很多人都說過的,每年至少七八成的題目都是考古題或是變化題,剩下的兩三成才是很少看過或沒看過的題目。作為考生的我們只要能把那些一考再考的考古題都掌握住了,上場時就至少能拿到一半的分數,剩下的就是看自己融會貫通的程度和臨場發揮的能力了。
七、思法人授課老師心得
▍行政學:梅高文老師
行政學是最早上架的函授課程,因此我也是從行政學開始上起。
就如大多數人所詬病的那樣,行政學是一門龐大駁雜的學科,初次接觸的人往往有種「你到底是想說什麼」的雲裡霧裡感。一個又一個的人名、數也數不清的概念、獵奇的背誦口訣、完全就是在打高空的鬼話連篇⋯⋯我可以感覺得出來,梅高文老師已經盡力讓這門學科變得不那麼無聊,但這門學科實在太無聊了所以還是無聊到令人髮指。
不過我要強調的是,梅高文老師的上課方式、板書筆記、講義編纂都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甚至有點太詳盡了,講義足足有四大本)。雖然後來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沒有把行政學的函授聽完,但我的行政學基礎確實是梅高文老師幫忙建立起來的。作為初次接觸行政學的人來說,梅高文老師絕對是個優秀的領路人。
▍行政法:信長
我完全沒有法律的相關背景,因此當初最擔心的就是聽不懂行政法在教什麼,事實上行政法也確實如我所料地爆炸了。
對於沒有法律知識的我來說,前十堂課我完全不知道行政法在講什麼東西,什麼爭點、實益、公法、私法,甚至大法官釋字,全都是我過去沒接觸過的觀念,但這位仁兄似乎理所當然地認為大家都懂這些東西,總是劈哩啪啦地把課本內容念過去,然後補上一句「這部分很簡單吧?我想我們念過去就好了」。板書和講義也都是偏向提綱式的大標題,沒有什麼詳細的解說,以致於我最後只能直接求助AI才弄懂某些最基礎的觀念。
我也有想過我是不是該先去上個法學緒論,但如果這位仁兄的行政法是預設學生要有基本法學知識,那他就應該在開課前事先告知,而不是上課時直接把一堆法學概念甩到學生臉上。
總之我後來上到第三十堂終於受不了放棄,直接自己從頭讀參考書跟刷百分百題庫,加上萬能的AI小老師,最後勉強把行政法救了起來。
我可以很肯定地說,我的行政法能考73分和這位仁兄沒有任何關係,全是靠我自己後來自修救回來的。我那時候就在心裡想,到時候寫上榜心得我一定要黜臭一下。對於這位仁兄,我只能說如果有親友問我,我會直接回答絕對不推薦。不過我也有看到上榜心得推薦這位仁兄,所以我只能說或許我跟他電波不合吧,祝福他越教越好,總之在我的感謝名單裡絕對不會有他。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現行考銓制度:何昀峯老師
我當初選擇思法人函授的最主要原因,何昀峯老師的上課內容也確實沒有讓我失望,不僅詼諧有趣且不失專業知識。在兩科加起來將近80堂的函授課裡,我從來沒有因為無聊而有需要中途暫停休息的時候。
何老師的板書筆記提綱挈領且理路清晰,而且隨著你對這兩門學科理解程度的逐漸加深,你會發現何老師的筆記有多麼驚人,幾乎是濃縮涵括了每個章節必須掌握的重要考點,考試前是真的只需要翻閱筆記喚回記憶就能提筆上陣。
在當前的命題趨勢下,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和現行考銓制度呈現混同的傾向,讓許多人有無從著手之感。而何老師會很用心地根據先前的實際出題調整課程內容,盡可能地協助考生掌握住考題動向,並且不斷地適時補充重要的修法和期刊文章。
與此同時,何老師會一直提醒學生不要試圖死背,掌握住大方向大概念靈活輸出才是最重要的。事實上今年的高考題目也是如此,有好幾題都是需要融合多個概念才能完整回答的變化題,多虧了何老師課堂上的耳濡目染,我在考場上寫題時都能完整寫滿8面。
整體來說,何昀峯老師是我極力推薦的好老師,人事行政上他的課絕對不會失望。
八、讀書心法和各科備考方式
(基本上我最後有用到的參考書就只有這幾本)
共同科目
▍國文
吃中文系老本,完全沒準備。
就我自己考過地特高普的經驗,國文選擇題都是只要沉下心來仔細篩選,就不太會選錯的題目。儘量拚全對或最多錯一題,因為申論題的分數存在不可控的變數,所以至少選擇題的20分要穩穩拿下。
至於申論題的短文和長文,短文儘量寫到剛好字數上限(請先數格子看到哪裡,然後寫的時候控制一下長度);長文的話,就按照「正、反、合」的基本套路,盡可能寫到4面以上。
需要參考書的人可以翻一下《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的「升學作文」部分,這本是我之前看某篇上榜心得推薦的,我自己有看過,確實值得參考。按部就班照書裡的套路去寫,至少拿個(10+30)分保底不是問題,可以的話盡量以(10+40)分為目標。
國文雖然占比很低只有0.08%,但差個10分換算成總分就差了0.8分,相信沒有人會想要因為差了這麼0.8分而落榜。
▍法學知識與英文
法學知識沒有另外上課也沒有特別刷過題,完全憑著行政法的知識儲備和常識來回答,最後大概拿下三分之二的分數算是還可以。
英文的話一直是我的罩門,答案直接全猜C,幸好還有四分之一的分數,但真的考得有夠爛。跟其他考到70分以上的考生相比,只有42分的我等於總成績少了人家快4分。雖然大家都說共同科目投報率很低,但英文比別人低二三十分其實還是挺有影響的。
如果重來一次的話,我應該會認真救一下英文,畢竟法學知識的範圍實在太廣泛且只有20題,準備起來比較沒效益。如果能把7000單字念熟,英文或許可以多個10分,換算成總分其實也是不容小覷的1.4分。建議英文跟我一樣爛的朋友還是試著補救一下,可以為你增加更多的容錯率。
▍行政學
函授課因為時間關係後來並沒有上完,但幸好前面的十幾堂已經打下基礎,大概知道行政學是怎麼回事,於是直接從頭開始刷陳真老師的《行政學百分百》建立觀念並且練習題目。
《行政學百分百》的好處是每個單元會用表格整理重點,比較重要的題目會再附上詳細的相關段落,對於快速掌握各章節重點很有幫助。每天刷50頁,當天錯誤的題目會在當天結束前再重新做一次,如果還是答錯就標記起來,等一個章節結束時再回頭重做一次重複答錯的題目。
考前三個月(四月初)開始刷阿摩的近十年歷屆考古題。阿摩不僅會自己記錄答錯的題目,還能把不確定答案的題目標記起來。除非是你百分之百篤定的題目,否則只要答題時有遲疑就一律標記起來,之後複習很確定答案是什麼再劃掉。
然後阿摩VIP的錢千萬千萬不要省!這筆VIP的錢可能是你備考過程中投報率最高的一筆交易。考生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浪費,VIP可以直接看網友提供的詳解,而且你完全可以就只買三個月的VIP,這段期間把該刷的題目都刷完。總之行政學行政法的選擇題部分就是刷題刷題再刷題,錯了的題目一定要知道錯在哪裡。
雖然阿摩的介面非常古老(完全就是我小時候的網頁風格),但作為題庫該有的功能都有,還能隨時隨地用手機上的APP刷,可謂是國考生活必備品。
另外,我強力推薦高維奇老師的《行政學(概要)圖說關聯記憶》,這本書介紹了許多行政學的實用備考方法和考試技巧,甚至可以延伸應用到其他各科考試。但這本書需要有一定知識基礎才能理解,請至少函授課上完一半開始練習題目時再開始閱讀。
《行政學(概要)圖說關聯記憶》裡提到,行政學的選擇題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
憑常識就能判斷出答案的題目
-
一考再考、考到爛掉的基礎題目
-
冷門到不行、可能十年就只出現一次甚至沒出現過的題目
其中唯一有難度的就是第三種題目,每年25題裡會出現個1到2題,但這種題目可能大家都答錯,所以也不用太在意。再加上2到3題粗心沒記牢的考古題,最後可能會錯個4題左右,也就是分數在42分上下。就我看過的上榜心得,上榜者的行政學行政法選擇題基本上都在40分以上,想要上榜的話,選擇題請以40分為目標,能考更高當然更好。
至於申論題部分,我其實只練習寫過兩三題,基本上只看了《行政學(概要)圖說關聯記憶》裡提到的申論寫作技巧和幾道示範的題目。
事實上在刷《行政學百分百》的過程中,你對行政學的重要理論都會有個基本概念,而申論題常考的東西也經常出現在選擇題裡,阿摩十年考古題刷久了自然會有一個大致的印象。
然後一樣強力推薦《行政學(概要)圖說關聯記憶》裡的申論寫作技巧。很多時候是你記得這些東西但不知道怎麼把這些東西串成題目要的東西,所以你最需要掌握的其實是申論題的寫作技巧。
相信我,如果你像我一樣曾經是苦哈哈的文字工,很擅長寫一些看似冠冕堂皇實則打高空的鬼話,在選擇題已經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行政學的申論題對你完全不是難事,其實就是看題目要什麼,把它當成條列式的作文來寫。
重點是一定要下小標!在實際動手寫之前,記得一定要先在空白處擬好小標,不要還沒想好這題怎麼寫就急著動筆,這樣很容易頭重腳輕甚至是寫到一半掰不下去。你會發現當你把小標擬完,這一題其實就已經完成了,剩下的就是怎麼添枝加葉而已。
小標就是申論題的骨幹,花五分鐘擬好小標,然後用你想得到的東西填滿小標底下(當然不能是無關的廢話),這樣寫滿2面原則上都能拿到基本分數。
而且今年行政學申論第一題,完全是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考古題,對於人事行政的考生來說簡直就是送分;至於第二題的「組織文化」,我在考場上壓根兒沒想起來這是雪恩的理論(因為我的腦子裡只記得「雪恩:器物-價值-基本假定」),所以完全是照著字面上的「組織文化」作答,硬掰了四種挑戰及緩解之道,最後閱卷老師也還是給了15分,這也再次證明了行政學的閱卷老師比較願意給分,即使不是題目要的標準答案也能拿到一定的基本分。
▍行政法
如前所述,我在上到第三十堂時終於決定不再指望函授的那位仁兄,轉而選擇自己讀參考書來自救。
我選擇的參考書是林清老師的《行政法必考重點秘笈》。林清老師還有另一本藍色封面的《行政法總論與實務--完全必考重點》,這一本比前面一本更厚,內容也更加詳盡,但由於我放棄函授轉而自學已經是三月底的事,考慮到時間緊迫,我最後就只有讀完《行政法必考重點秘笈》一遍,然後就是把林清老師的《行政法測驗題型》從頭到尾刷完一遍。
我知道林清老師在網路上的風評褒貶不一,但以我個人的備考經驗來說,《行政法必考重點秘笈》和《行政法測驗題型》確實對我起了極大的幫助,我是直到念了《行政法必考重點秘笈》才終於弄明白行政法的那些最基本概念和考點;而在刷完《行政法測驗題型》一遍之後,刷阿摩的考古題其實已經能達到七八成的答對率。然後就是和行政學一樣,用阿摩把近十年考古題全部刷完一遍,並且確實搞懂那些答錯或不太確定的題目。
我一開始是非常害怕行政法的,因為法條和法律概念對我來說都極為陌生,彷彿是在玩某種我根本不懂規則的文字遊戲。
但隨著題目越刷越多,我逐漸意識到同樣是選擇題,行政法其實比行政學更能穩定拿分。因為行政法雖然每題都很刁鑽,常常要看個老半天才能選出正確答案,但它其實不太會蹦出冷門或是從來沒見過的題目。只要你能把反覆出現的考點牢牢掌握住,行政法的選擇題要拿下高分並不是難事(不像行政學總是會被冷門題目陰到)。
然後我要特別提一句的是:AI在我自學行政法的過程中,真的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AI當然有幻覺和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的問題,但如果你是問那些最基礎、最基本的法律概念,AI的回答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可以信任的。像我最一開始連公法、私法、實益這些基本到不行的概念都搞不清楚,就是透過問AI讓它一直解釋到我聽懂為止。
刷選擇題有疑義,但參考書和阿摩上的解釋看不懂,丟給AI請它解釋大多時候也能給出正確解答。所以就我個人的體驗來說,AI在學習行政法這一塊上是能派上用場的,不過這就是我的個人經驗。
至於申論題部分,無論你相不相信,我真的沒有練過行政法申論題。因為我真的非常討厭行政法,刷選擇題已經刷到我心力交瘁,到後期法條根本來不及背完,只背了行政程序法最重要的那幾條,還有投報率比較高的國家賠償法,在這種情況下要練申論題也無從練起。
但只能說我的考運真的很好:今年行政法的第一題和去年地特的題目很類似,而我在考前一天想說好歹看一下去年地特的行政法申論,結果就真的考出來了。雖然最後只拿了10分(因為我法條還是沒記完整,最後把廢止寫成了撤銷),但至少沒有掛蛋。
而今年第二題的判斷餘地更是選擇題的常客(甚至出現在今年的選擇題裡),因為選擇題常考的關係所以我記得判斷餘地的要件,最後以像是行政學申論的方式寫完了這一題,沒想到閱卷老師挺賞光地給了19分。我只能說真的是老天保佑,還有就是上了考場就絕對不要放棄,盡量把你能寫的東西都寫上去,有時候真的就是有寫有希望。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現行考銓制度
這兩科出題常混在一起,所以就兩科一起講。
兩科都是上完函授課後,一邊翻閱上課筆記,一邊細讀何昀峯老師編纂的講義。
在這個階段還是會雲裡霧裡,之前上課感覺有聽懂的東西現在又看不懂了,但這都很正常。何老師在講義的每個章節結束處都會附上歷年考古題,也會實際示範他是怎麼解題的。記得不要只是看過去,而是一定要開始動手--最不濟也要動腦練習。
一開始腦袋一片空白很正常,但一定要逼自己練習,就算是先看著書抄也沒關係。然後慢慢練習分析題目,在你的知識儲備裡找尋答案,開始試著給每個題目擬小標,並且把對應的內容填進去。
就如何老師說過的:「行政學和公共人力資源管理是有連動的,行政學學得好的考生通常公共人力資源管理也不會太差。」我自己個人體感也是如此,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申論題寫起來和行政學非常相似,你會發現它們的題目底層邏輯,不外乎就是要你指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只要方向正確外加知識儲備足夠,基本上擬完小標你就已經寫完這一題了。
不過,當題目偏向現行考銓制度的法條題時,就要求你對相關法條有一定的掌握度了。法條就只能老老實實地背,沒有其他偷懶的方法,畢竟法條題寫不出法條就是爆死。然後條文內容比條號重要,條號是錦上添花,記不起來就隨它去了,一定要記得重要條文的內容大意,這樣至少遇到法條題還是能寫出東西來。
關於背法條,我自己是用ANKI這套軟體。網路上有很多教學我就不多贅述,簡單來說就是配合人類遺忘曲線的記憶軟體,有電腦端和手機端,可以隨時點開手機背誦,強力推薦。
值得一提的是,何老師上課有特別提到:像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和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這種條文較少、但考試經常出現的法條,是背起來CP值特別高的法條,建議大家完整熟背。所以我就乖乖照做了,結果今年考銓制度就各出了一題。只能說何老師的考點真的掌握得非常精準,而我的考運也是真的好到不行。
其他參考書和解題書,我自己用的是何老師的《公共人力資源管理 核心考點範例攻略》和《現行考銓制度(含公共人力資源管理)》,還有《這是一本公共人力資源管理解題書》和《這是一本現行考銓制度解題書》。
何老師的《現行考銓制度(含公共人力資源管理)》有很貼心地指出各個考點的出現次數,所以我最後選擇抓大放小,把時間精力集中在出現比較多次的考點上;這是一本解題書系列也不錯,在提供解題思路上很有幫助。
最後就是何老師一再強調的《國家人力資源論壇》和《文官制度》的近期文章。除了何老師上課補充的幾篇以外,我自己額外找了AI和職場霸凌相關的文章來看。而今年的考銓制度也確實考了一題職場霸凌,但顯然我寫的方向不是閱卷老師要的,最後只給了一半的12分。只是如果我沒補充職場霸凌的相關知識,可能連8分都拿不到,所以這部分的準備還是值得的。
九、其他提醒
▍關於筆記的抄寫
我自己是從來不做也做不好筆記的人,四門專業科目裡,除了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和現行考銓制度有抄寫何老師提供的板書筆記外,行政學只做了前面13堂的板書筆記,但我後來行政學其實都沒看這些筆記。
至於行政法,由於某位仁兄的板書筆記基本上只有綱領,所以我都是直接抄在講義上,後來放棄函授課後更是直接不看了,再也沒翻開過行政法的講義。如果有特別需要記下來的重點時,就直接騰寫在相關的法條旁邊。
我自己是下載各法條的PDF檔,匯到iPad裡用Notability做成自己的電子法典。電子法典的好處是攜帶方便、不愁沒有空間騰寫,還可以用手機拍下照片直接貼上去。相較於傳統厚重、字小、不易翻閱的紙本法典,我自己是更推薦電子法典。
總之如果你跟我一樣都是沒有做筆記習慣的人,只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讀書方法,一樣能順利上榜的,不必執著於一定要整理出一本專用的筆記。
▍每天的讀書時間
和其他人動輒一天9到10小時相比,我自己一天最多只能念到7小時,而且通常是達不到這個數字,即使在最後衝刺的三個月裡,我一天基本上也只有念4到5小時左右而已。
我自己後來的體悟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節奏,到了我這個年紀,已經很難在書桌前持續高強度的專注學習。與其逼自己坐在書桌前結果腦袋放空,不如每天極度專心地念個3小時左右,剩下的時間再做相對不需要這麼專注的學習。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要說每天念10個小時是錯的,而是說如果你跟我一樣精力或時間有限,只要每天能夠專注地念個3到4小時(前提是已經上完課,對所有科目都已經有最基本的認知),三四個月累積下來的學習成果是絕對足夠讓你上榜的。
重點永遠在高度專注和持續累積。因此念書時務必把手機放在你拿不到的地方,手機真的是分心的萬惡之源,只要一拿到手上就很難不滑個兩下,切記切記。
十、最後
這一年的國考備考生活下來,我自己深切地感受到國考生的心理壓力到底有多大。永遠念不完的書、擔心落榜的焦慮、人生原地空轉的無助、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懷疑⋯⋯即便在順利上榜的現在,我也還是有種恍若隔世的不真實感。這段期間真的是多虧了家人的無條件支持,容忍我一整年不工作在家全職準備考試。
我很幸運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成功上岸,在這裡也誠心祝福還在努力的考生能夠如願以償,考上自己理想的類科。